除 湿机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可分为传统带翅片结构和新型无翅片结构,前者适配主流量产机型,后者则针对积灰、排水等痛点做了优化,具体如下:
传统带翅片结构:这是市场主流的基础结构,主要由集流管、微通道扁管和翅片三部分构成。集流管多为圆形铝管,起到汇集和分配制冷剂的作用,部分会通过隔板分隔流路以提升制冷剂分配均匀性;微通道扁管横向连接在两根集流管之间,管内设有数十条细微通孔,是制冷剂流通和换热的核心通道;扁管之间的翅片多为铝制,常见平直形或波浪形,用于增 大空气侧换热面积,同时扰乱气流边界层强化换热。不过该结构的翅片易积灰、易残留冷凝水,低温环境下容易结霜堵塞风道。
新型无翅片结构:为解决翅片带来的诸多问题,部分专 利设计中出现了无翅片的微通道结构,主要有两种设计方向。一种是由第 一集流管、第 二集流管和螺旋形换热扁管组成,换热扁管直接连接两根集流管,无额外翅片,螺旋形设计既能增 大换热面积,又能让制冷剂流动时产生旋涡增强扰动,提升传热系数,同时冷凝水可直接沿扁管表面滴落,避免翅片阻挡排水。另一种是风冷型光管结构,采用内径 0.1 - 0.6 毫米的微型微通道圆铜管与支架交叉组合,无翅片设计,还可通过选用内外螺纹圆铜管进一步增 大换热面积,这种结构体积小、重量轻,且不易积灰结霜,适合民用小型除 湿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