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新闻行业新闻

除 湿机微通道_除 湿机微通道的加工工艺是怎样的?

Time:2025-09-10 Pv:67

       除 湿机微通道的加工工艺围绕其核心结构(集流管、多孔扁管、翅片)展开,需兼顾材料特性(以铝及铝合金为主)、微小通道成型精度(当量直径 10-1000μm)及整体密封性要求,具体流程可分为核心部件加工、组装与连接、性能检测三大阶段,各环节技术细节如下:

一、核心部件加工阶段

该阶段主要完成集流管、多孔扁管、翅片的单独制造,是保证微通道换热性能的基础。

1. 多孔扁管加工(微通道核心载体)

多孔扁管是除 湿机微通道的 “换热核心”,内部需形成数十条平行微小通道,加工以挤压成型为核心工艺,具体步骤:

材料预处理:选用 3003 系、6063 系铝合金(兼具延展性与耐腐蚀性),将铝合金锭加热至 450-550℃(热挤压温度),通过均质化处理消 除材料内部应力,提升成型稳定性。

模具设计与制造:根据除 湿机换热需求(如通道数量、单通道尺寸、扁管厚度),加工高精度挤压模具 —— 模具内部需刻有与扁管通道匹配的 “微小流道”,公差控制在 ±0.01mm,避免通道堵塞或尺寸偏差。

热挤压成型:将预热后的铝合金坯料通过挤压机(吨位通常为 500-1500 吨)压入模具,迫使金属沿模具流道成型,直接挤出具有多平行微通道的扁管坯料;挤出速度需控制在 0.5-2m/min,防止通道变形。

后续处理:

冷 却定型:挤出的扁管立即通过风冷或水冷(水温 20-30℃)快速冷 却至室温,固定微观结构;

切割与校直:根据除 湿机尺寸需求,用高精度锯床(如数控铝型材锯)切割成定长(通常 0.5-2m),再通过校直机修正直线度(偏差≤0.5mm/m);

表面处理:部分场景下会进行阳极氧化(生成 5-10μm 氧化膜)或钝化处理,提升扁管抗冷凝水腐蚀能力(尤其除 湿机高湿工况)。

2. 集流管加工(流体分配 / 汇集部件)

集流管用于将制冷剂均匀分配至多孔扁管,或汇集换热后的制冷剂,通常为铝合金圆管 / 方管,加工流程:

管材选用与切割:选用无缝铝合金管(外径 10-25mm,壁厚 1-2mm),按设计长度切割,端面需平整(垂直度公差≤0.1mm)。

冲孔加工:在集流管侧壁按多孔扁管的间距和数量,用数控冲孔机加工 “扁管接口孔”—— 孔径需与扁管外径匹配(间隙 0.05-0.1mm),孔位偏差≤0.03mm,确保扁管精 准插入;部分设计会在孔周预留焊 接坡口(角度 30-45°),便于后续焊 接密封。

内部结构处理:部分集流管需在内部焊 接 “分流挡板”(铝合金薄片),通过数控激光切割挡板后,用激光焊 接固定,实现制冷剂的多路径分配,提升换热均匀性。

3. 翅片加工(强化空气侧传热)

除 湿机微通道常用波纹型百叶窗翅片(部分无翅片设计除外),作用是增 大空气接触面积、破坏边界层,加工以冲压成型为主:

材料选择:选用 0.1-0.2mm 厚的铝箔(如 1100 系纯铝,延展性好),表面可预涂亲水涂层(如二氧化硅基涂层),便于冷凝水快速滴落(避免除 湿机风道积水)。

冲压成型:通过连续模冲压机(速度 100-300 次 /min)完成翅片成型:

先冲压 “百叶窗切口”(倾斜角度 15-30°,间距 1-2mm),形成气流扰动结构;

再通过波纹模具冲压出 “波纹形状”(波高 2-5mm,波距 3-8mm),增 大换热面积;

裁剪与去毛刺:将连续冲压的翅片带按扁管长度裁剪成定长,用砂轮或电化学方法去除冲压毛刺(毛刺高度≤0.05mm),防止划伤扁管或影响气流。